水泥大集团优势渐显 差异化发展成必然选择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水泥行业进入了换挡期,产业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发展的平稳阶段。2014年全国熟料产量增长2.7%,水泥产量增长1.8%,为24年来最低水泥增长速度。全国水泥行业净利润780亿元,同比增长1.4%。但是去年1~11月利润同比增长5.5%,最后一个月利润拉下来4个百分点。业内权威人士透露,今年年初工信部进行了调研摸底,今年开年水泥行业掉头下行的趋势渐现。 
  然而就整个水泥产业而言,大企业集团尤其是上市公司水泥产业与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虽然相符,但运行情况却明显优于行业整体。产能过剩背景下,区域龙头运用上市公司的融资优势,加速产能整合。大集团形成后,技术提升和产业转型是企业尽快突破发展现状、实现产业差异化、抢得市场先机的必然选择。 
  上市公司产业比重迅速增加 
  十几年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推动了水泥产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以来,全国水泥产量平均增速超过10%,水泥产能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2%,成就了水泥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上市公司具有相对便利的融资渠道和较充足的资金支持,在水泥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上市公司水泥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发展迅速。 
  数据显示,2007~2014年,水泥上市公司通过股市、债券和银行借贷筹措资金逾万亿元,用于新建、并购生产能力的资金支出超过5000千亿元。2007年到2014年间,全国水泥行业新增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818条,其中753条为上市公司所拥有,新建357条,并购396条;新增熟料生产能力9.6亿吨,其中新建6.5亿吨,并购3.1亿吨,占全国新增新型干法熟料产能的76.8%。 
  在此期间,上市公司水泥熟料生产能力平均增速为22.1%,熟料和水泥产能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由2007年的22.8%和17.9%分别增加到2014年的61.7%和45.7%,熟料和水泥产量在全行业比重由2007年的25.7%和17.9%分别增长到65.3%和47.7%,增速迅猛,迅速成长为水泥行业的中坚力量。 
  产能利用率明显好于行业水平 
  不仅有规模的扩大,上市公司运行质量也好于全行业。数据显示,水泥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水泥行业的中坚力量,在产能过剩、需求疲软的背景下,产能利用率明显好于行业水平。  
  截至2014年末,有水泥业务的上市公司共44家,拥有熟料或水泥生产能力的子公司合计911家,拥有新型干法生产线918条,熟料生产能力合计13.7亿吨,占全国水泥熟料生产能力的比重超过60%;水泥生产能力15.6亿吨,占全国水泥产能比重超过45%。 
  其中,熟料生产能力超过7000万吨且水泥生产能力超过9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有5家,熟料年生产能力在1000万~6000万吨之间的大型企业集团有17家,熟料年生产能力在500万~1000万吨之间的中型企业集团有3家,熟料年生产能力500万吨以下的有19家。
  2014年,上市公司水泥窑平均运转率为80.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个百分点,5家特大型企业水泥窑运转率为80%,20家大中型企业水泥窑平均运转率为80.3%,19家中型规模以下企业运转率为79.1%,低于上市公司平均水平,但仍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集团化规模化成关键因素  
  十多年来,归属于上市公司的水泥企业整体规模有了很大地提升,其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程度加大,产业运行质量良好。  
  专家认为,2014年,上市公司水泥产业良好的运行状况,主要得益于其集团化、规模化的快速发展。 
  2014年末,5个特大型企业集团熟料和水泥生产能力分别为7.7亿吨和10.0亿吨,占比分别超过和接近上市公司水泥产业总量的60%,17家大型企业集团数量和水泥产能分别为4.3亿吨和5.9亿吨,分别占总量的34.3%和35.8%,3家中型企业集团熟料和水泥产能分别为2200万吨和2300万吨,分别占总量的1.8%和1.4%,中型以上企业熟料和水泥生产能力占比均已超过整个板块总产能的97%。 
  大企业集团由于自身具有规模优势,对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较大,且具有较强的资金支持,在水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的扩展速度较快,兼并能力较强,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对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逐渐提升,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产业集中的优势循环,对市场的把控和对自身运行的调控能力也较强,因此能够保证企业的良好运行。 
  转型升级成为趋势 
  2012年以后,上市公司水泥产业的产业结构已经逐渐稳定。5家特大型企业在整个上市公司熟料总产能中的比重接近62%。中型规模以上企业在上市公司水泥产业中占有率已经超过98%,且各企业集团中大型生产线比重均已超过60%,产业技术水平基本相当,基本进入同质化发展和竞争的阶段。 
  业内专家表示,从上市公司水泥产业发展的历程看,产业相对集中、集团化将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从实际效果看,集团化是我国水泥产业的******组织形态,因此上市公司水泥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个水泥产业的发展方向。在现有产业技术水平条件下,上市公司水泥产业现状也为整个水泥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个可以看见的发展“瓶颈”——即已经具有规模化的大水泥企业集团的同质化发展和竞争。 
  随着近年来我国水泥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大企业集团的市场控制力越来越大,产业集中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目前水泥产能仍然过剩的情况下,通过新建生产线扩大产业规模已经不太现实,而大企业集团间的兼并重组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外,更需要创新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短时间内难以大规模实现。因此,仅从产业发展角度讲,在目前的宏观环境下,从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出发,技术提升和产业转型是企业尽快突破发展现状,实现产业差异化,抢得市场先机的必然选择。 

 

 

版权所有:山东惠邦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11006594号    技术支持:金潮公司    鲁公网安备 37091102000104号